一名12岁的儿子瞒着父亲玩网路游戏,一年的时间消费了6亿元;另一名12岁的男孩在大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其手机冲值游戏币,充了10亿元……深圳市消委会此前的消息称,北京未成年人网路游戏消费投诉飙升,今年全年上海市、区消委会共登记上述投诉332宗,而去年上半年就达217宗。值得注意的是,假期是上述投诉数目剧增的一个时间点。
假期女儿痴迷网路游戏如何办?怎么挺好的引导?这是不少父母害怕和关心的话题。在近日北京市幸福家庭研究会和银湖沙龙共同举行“网络游戏与中学生成长”高峰峰会上,多位专家强调,信息化、网络化趋势不可逆,要防范中学生痴迷网路游戏,家庭教育比中学教育要重要得多,她们也敦促父母放下手机,多花时间陪伴女儿。
儿子痴迷网路游戏,父母要负很大责任
上海学院心理与社会大学班主任、心理学博士高秋凤曾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做了课题督查。调查发觉,中中学普遍严禁中学生携带手机去中学,因而女儿手机依赖问题通常发生在家里,父母和儿子对手机使用的感知差别,是导致亲子冲突的核心影响诱因。她觉得,儿子玩手机游戏不是问题,过度游戏对身心形成影响才是问题。父母须要了解,是否对女儿陪伴太少,或则女儿没有养成好的习惯爱好,或家庭缺少温暖,进而导致出现问题。
中国中学生宫商会儿童媒介素质教育研究中心所长张海波觉得,因为父母“不了解、缺引导、弱影响、没示范四个方面的缺位,让女儿没有学会怎样在信息海洋中生存的技能。”
父母黄汪霞受到儿子“沉迷游戏”的苦闷,她的儿子此前成绩仍然不错,高中时还曾出席奥林匹克物理大赛,但由于沉溺网路游戏,初三时成绩大幅下滑,甚至跌落到班级倒数第一,150分满分的物理只考了31分,数学才考了9分。还曾因晚上擅自跑去校外打游戏被中学罢课一周。
“造成这个结果我们父母有很大责任,由于有端倪时,我们没有正确引导,时代环境变了,父母却没有及时跟上。”黄汪霞反省称,其女儿报考好成绩时,她没有鼓励夸奖,总觉得这是老师的功劳。女儿升入初中后学习压力陡增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作为父亲她们没有正确的引导儿子减轻压力,才造成不良后果的形成。她觉得,“孩子痴迷网路游戏,父母要负很大责任。”
父母过度管控和过度放荡都不可取
“你了解‘00后’吗?”“我们回去干些哪些?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什么乐趣?”“孩子向你要手机时你做了哪些?”面对女儿痴迷网路游戏,专家建议父母要反省这几个问题。张海波建议父母多放下手机,多花时间陪伴女儿。而高秋凤也建议,要把儿子从手机里“夺”回来,父母要以身作则,回去后可以陪伴儿子读书、游戏,而不是刷手机。同时,可以和女儿多运动,去远足、徒步,或则看影片、旅游等,使女儿学习之余得到充分的放松。女儿碰到压力,请勿说教,而是提供有建设性的帮助。
广州分校心理班主任王新红介绍,从她接触的一些中学生来看,防范中学生痴迷游戏,家庭的责任要比中学重要得多,那个中学高中放荡玩、高中严管的家庭,最容易爆发矛盾。好的家庭有规则也讲民主,过度管控和过度放荡都不可取,中学生家长学会与小孩“谈判”是一门重要学问。
华北师范学院心理大学副院长孔安乡建议加大中学生对网路功能多元化的认识,培养分散化使用网路的习惯,防止使用内容集中化和单一化。诸如,上网不仅玩游戏之外,还可以看影片,看新闻,参与公开课等互联网教学活动,做个多选择的网路人。
防宝宝痴迷网路游戏,这种“招数”或可试试
1、将计就计正确引导
和一些反对儿子打游戏的妈妈不同,上海学院院长王庆国很鼓励孩子王颖打游戏,不过他鼓励的是那个“用到情商、提高技术水平和知识的游戏”。他都会主动为王颖买一些饱含知识性的游戏光盘。例如买一些英语游戏碟,当王颖看不懂时,都会主动去翻字典,“这也是在学习知识”。后来王庆国给王颖买的游戏光盘的内容涉及金融、法律、军事等单职业传奇,王颖的知识面显得很宽,与此同时,王庆国还告诉王颖可以通过改动程序、机关、密码等把握一些游戏方法,引导王颖对计算机程序有了浓郁兴趣。
王颖20岁时获得日本哈佛学院的全额奖学金,并成为当时最年青的博士研究生,高中时曾获得过华罗庚物理大赛金牌,在ACM、世界计算机编程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在编程总世锦赛中夺得第二名,这是中国选手参赛以来的最佳成绩。
2、通过“谈判”达成约定
结业于复旦学院的温朋友,在好多人眼里是“别人家的乖小孩”。面对母亲小学时痴迷游戏,温父亲并没有一味严禁,而是跟父亲做了约定:只要完成学习任务,就可以适当玩游戏。在温朋友看来,玩儿游戏本身不是问题,只要掌握好度,再加上父亲的适当监督,并不会耽搁学习。
父母张男士觉得,现在人们处在信息化时代,完全严禁小孩打游戏并不现实,甚至可能会让儿子形成逆反心理,“越是不让玩,儿子的好奇心越大,越想偷偷玩。还不如开诚布公,引导小孩有节制的玩。再说适当的接触网路游戏,也可以锻练小孩的思维能力。”张男士跟6岁的孩子做了一个约定,节假日、周末时每晚最多可以玩1个小时的游戏,念书时每晚最多玩半个小时。“因为是儿子自己参与制订的规则,他执行的特别好,也养成了在玩游戏上要节制的这个习惯。”张男士说。
中国互联网网路信息中心2016年发布的中国中学生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84.9%的父母会控制女儿上网时间,而在控制女儿上网时间的方法上,父母更倾向于培养小孩正确的网路使用习惯并限制女儿上网设备的使用时长。
3、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父母范先生觉得父母要教育小孩将更多盈余时间置于有意义的事情上,而非痴迷网路游戏。要做到这种,父母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十分重要,“我在家不看电视,而是常常看书,我在看书的时侯女儿以为很有意思,也会陪着我一起看。”
无独有偶,父母尹男士也极少在儿子面前玩手机,并严格控制家庭电子设备的使用,“我不让女儿看发光的屏幕,那会抢走他的注意力。家里没人看电视、玩手机,你们都在看书、干活,儿子睡着了才打开笔记本或则手机玩。”尹男士觉得,引导女儿好的习惯不是一本正经给小孩讲大道理,而是一方面父母以身作则,一方面将道理渗透在个别话题的轻松攀谈过程中。
4、培养其他兴趣分散注意力
事实上,学霸们也会玩手机,北京四中心理班主任王新红介绍,北京四中是为数不多的容许中学生带手机进课室、宿舍的中学分校,并且极少出现沉溺游戏的情况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缘由是中学提供了丰富的社联活动,进而帮助中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在学习之余找到了合理健康的放松渠道,自然而然就不须要通过虚拟的手机游戏。
【记者】孙颖
【见习记者】祁觊
【摄影】朱洪波
本文链接:https://www.gsszwy.cn/8995.html 转载需授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